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59篇
  免费   1832篇
  国内免费   1155篇
耳鼻咽喉   191篇
儿科学   379篇
妇产科学   259篇
基础医学   1589篇
口腔科学   348篇
临床医学   4531篇
内科学   2885篇
皮肤病学   301篇
神经病学   786篇
特种医学   9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3110篇
综合类   9395篇
预防医学   3685篇
眼科学   383篇
药学   3503篇
  40篇
中国医学   3764篇
肿瘤学   805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41篇
  2022年   555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753篇
  2019年   778篇
  2018年   862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591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1567篇
  2013年   1438篇
  2012年   1760篇
  2011年   1865篇
  2010年   1784篇
  2009年   1682篇
  2008年   1733篇
  2007年   1818篇
  2006年   1732篇
  2005年   1708篇
  2004年   1527篇
  2003年   1393篇
  2002年   1147篇
  2001年   1201篇
  2000年   1034篇
  1999年   874篇
  1998年   682篇
  1997年   655篇
  1996年   594篇
  1995年   591篇
  1994年   527篇
  1993年   453篇
  1992年   364篇
  1991年   373篇
  1990年   306篇
  1989年   286篇
  1988年   260篇
  1987年   240篇
  1986年   224篇
  1985年   198篇
  1984年   155篇
  1983年   154篇
  1982年   148篇
  1981年   120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55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26篇
  1965年   22篇
  195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性激素与球后血流动力学对女性泪液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48人健康志愿者分为绝经期组73人和非绝经期组75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每位受检者双眼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以及睫状后短动脉(S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测量受检者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浓度;测量泪液分泌实验(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值。结果 SIt及BUT均与E2及OA-PSV值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拟合模型在整体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标准偏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显示E2大于年龄和OA-PSV对SIt、BUT的影响。结论年龄、E2及OA-PSV值是影响女性泪液分泌的独立因素,其中E2对女性泪液分泌的影响大于年龄和OA-PSV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改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室形态改变前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变。方法 将111例OSAS患者分为OSAS伴左心室肥厚(LVH)组(29例)及OSAS无LVH组(82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0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检查,比较3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指标的差异,分析超声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OSAS伴LVH组与其他2组相比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及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增大(P均<0.05),室间隔及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减小(P均<0.05);其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3)。OSAS伴LVH组与其他2组相比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S)及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减小(P均<0.05),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应变率比值(E/SRE)增大(P均<0.05),其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率(SRS)小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SAS无LVH组S、SRS及SRE减小(P均<0.05),E/SRE增大(P<0.001)。S、E/SRE均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独立相关(P均<0.05),LVMI与平均血氧饱和度独立相关(标准化系数=-0.299,t=-3.273,P=0.001)。结论 OSAS可影响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在左心室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前,LV收缩及舒张功能已受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西帕依固龈液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口咽部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在我院行单纯放疗的头颈部肿瘤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西帕依固龈液组40例、复方氯己定组43例和未用药组37例,在常规口腔清洁基础上分别给予西帕依固龈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及不用药治疗放射性口咽部黏膜损伤。比较3组放疗期间口腔黏膜损伤、咽部疼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放疗期间,轻度口腔黏膜损伤和咽部疼痛发生率西帕依固龈液组复方氯己定组未用药组,中重度口腔黏膜损伤和咽部疼痛发生率西帕依固龈液组复方氯己定组未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西帕依固龈液组患者无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复方氯己定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牙齿着色反应。结论西帕依固龈液可明显减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中重度口腔黏膜损伤和咽部疼痛,对口咽部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助产配合体位指导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180例住院产妇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进行全程陪伴助产配合体位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方式。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总产程、对助产士满意度、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助产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全程陪伴助产配合体位指导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镜双镜联合技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狭窄及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9月该院应用双镜联合技术治疗的18例输尿管下段狭窄及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中情况及手术经验。结果 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2.7±22.5)min,术中出血(132.8±53.1)ml,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1.6±0.4)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4±0.5)d,术后住院时间(7.1±1.7)d。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4.3±4.9)个月,无并发症,无输尿管再次狭窄。结论双镜联合技术可实现输尿管狭窄段/损伤段精确定位及准确切除,并实现输尿管原位吻合,没有解剖学结构改变,是一种安全可行、对机体创伤小且术后康复快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7.
朱银月 《当代护士》2018,(1):148-149
目的探讨无痰或少痰的肺结核患者留取痰标本的有效方法,提高痰标本留取的质量。方法将60例无痰或少痰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背部叩击法留取痰标本,观察组以2.5%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配以背部叩击法诱导痰标本,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留痰成功的人次及送检标本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第1天-第3天留痰成功的人次及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5%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配以背部叩击法能明显提高无痰或少痰肺结核患者留取痰标本的成功率和合格率,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能接受。  相似文献   
998.
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 DNA)是HBV持续存在的来源,研究ccc DNA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十分重要。ccc DNA的形成途径大致有三种:(1)部分双链的松弛环状DNA(rc DNA)在细胞质中去除负链上的DNA聚合酶蛋白从而形成DP-rc DNA,DP-rc DNA在核转运蛋白的介导下进入细胞核,在核内利用宿主的酶系统完成了ccc DNA的最终形成,DNA聚合酶K(POLK)以及DNA连接酶参与其中。(2)细胞质中的线性双链DNA(dsl-DNA)去除负链上DNA聚合酶后形成DP-dsl DNA,转运入细胞核内以后通过分子内的非同源重组合成ccc DNA,Ku80参与其中。(3)细胞核内DP-rc DNA形成一种末端重复的线性双链DNA(TR-dsl DNA),TR-dsl DNA经非同源重组形成ccc DNA。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血浆1,3-B-D葡聚糖检测(G实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PICU收治的行G实验检查的患儿169例,调查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特点,比较排除IFI组G实验结果和IFI组G实验结果,治疗前后IFI组的G实验结果,比较不同阳性值G试验诊断患儿IF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G试验诊断IFI的ROC曲线。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接受过7天广谱抗生素治疗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较长时间使用胃肠外营养(TPN)为可能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诊断IFI组G实验结果显著高于排除IFI组,治疗7天后IFI组的G实验结果显著低于治疗前,使用20 pg/ml作为G实验的阳性界值,灵敏度0.96,特异度0.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P=0.00,95%CI(0.757,1.000)。结论接受侵袭性操作、较长时间广谱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的患儿是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点;血浆1,3-B-D葡聚糖检测是早期诊断IFI的有效检测手段之一,使用20pg/ml作为G实验的阳性界值,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00.
乙型肝炎的肝细胞免疫损伤机制主要是由CD8+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CD8+淋巴细胞清除抗原需要双信号的刺激,即除了抗原递呈细胞(APC)对抗原的识别作为第一信号外,还涉及协同刺激分子的第二信号等因素[1]。APC上的B7分子与其受体即CD8+上的CD28分子结合,是乙肝免疫应答重要的协同刺激途径[2]。本文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淋巴细胞上CD28的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